close

  謝湘《中國青年報》(2014年09月22日06版)
  國家自2007年推出免費師範生政策,迄今已是第八個年頭。
  8年時間,已有8萬名青年學子先後走進了我國師範教育的最高學府;4萬已經完成學業的學生帶著教育的理想、帶著改變的勇氣走出校門,“幫助有夢想的農村孩子實現夢想”。
  這些免費師範生的出現,給農村基層學校一些冷清的校園帶來了孩子的歡聲笑語;給一些沉悶的課堂帶來了新鮮的空氣;給一些一度被視作“差生”的孩子帶來了尊重和信任;給一些有潛力的孩子提供了自我發現的機會。同時,他們也享受甚至陶醉於因為教育給孩子帶來星星點點變化的美妙過程之中。
  農村需要這些堅守教育理想並付諸實踐的年輕人;同樣,這群年輕人的生存、發展和未來也需要全社會給予他們更多、更持久的關心。
  當初,這項政策從提出到推出僅有短短的半年時間,同時近10來年師範教育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種種變化。
  《溫家寶談教育》一書中披露了在推進免費師範生政策過程中不少讓他感到驚訝的事情。
  他沒想到,許多師範院校畢業的學生畢業以後根本不從事教師崗位的工作。今天的師範院校已不是他父親那個時代的師範院校。隨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大發展,一些師範院校早已不安心於在師範教育這塊園地里埋頭耕耘,轉型、升格、擴張的衝動讓這些學校正在拼命向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靠攏。當國家將實行師範免費教育消息傳出以後,一些校長的第一反應居然是“這樣可能會影響學校的科研。”
  對這一現象深感奇怪的溫家寶在與東北師大師生的那次見面時,坦率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創立師範院校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師範院校和其他普通高等院校完全一樣,那何必還叫師範院校呢?”
  他提議將6所部屬師範大學作為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的試點,希望他們能夠成為政策的引導者,他沒有想到,一些學校的領導實際上並不情願過多給予宣傳。因為在他們眼中,免費師範生到農村基層任教是“低水平”就業,宣傳太多會直接影響學校日後的聲譽和生源質量。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7年高校實行擴招和收費制度以後,我國教師培養的渠道、培養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世紀之交,原本非常適合中國農村教育現階段需求的中師教育迅速萎縮與消亡,為農村學校輸送合格師資的管道被徹底封死。再加上東西部經濟發展的差異及正在積極進行中的城鎮化建設,不僅孔雀東南飛,連麻雀也東南飛,優秀的師資在農村學校難以尋覓。
  新世紀初,教育部又出台了新的教師資格規定:非師範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只要取得教育學、心理學的合格成績,同樣具備申請教師職業的資格。這就意味著,教師隊伍的大門對所有的大學生敞開,由過去完全由師範院校的封閉式培養轉為開放式培養,由按計劃招生分配轉為由市場公開選擇聘用,根據市場需求配置資源成了最主要的方式。
  免費師範生政策是溫家寶就任總理期間提出來的。有人認為,他對教育情有獨鐘,與其出身於教育世家的背景有關。其實,更重要原因應該是一個大國總理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所做出的基本判斷和戰略選擇。
  在我國經濟已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我們將憑藉什麼力量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在城鄉實行免費義務教育解決了老百姓“有學上”的問題後,將如何進一步解決“上好學”的期盼?經過認真思考,溫家寶得出的結論是,“國家興衰在於教育,教育好壞在於教師,中國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培養一大批教育家。”
  教育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和條件。中西部發展的不平衡、城鄉發展的不平衡是當今中國教育面臨的最大問題,農村如果沒有好教師作為基本保障,那麼實現教育公平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在這個前提下,鼓勵更多有志於改變農村教育面貌的優秀青年從教,就是一個大思路、大決策。至於如何吸引更多的優秀青年從教,既需要宣傳動員,也需要制度創新。而國家推出的免費師範生政策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路徑,即試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來解決農村教育的師資問題。只是由於時間緊促,在前期的政策設計中未能經過深入調查、充分論證,對現實中已經變化了的外部因素考慮不夠,加上對年輕人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多樣化選擇估計不足,因而現行的免費師範生政策存在某些不足在所難免。
  政策是一隻無形的手,也是一個無聲的導向。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把年輕人捆綁在固定狹小的環境里的制度安排,只會讓更多的年輕人恐懼下基層,從而影響原定目標的實現。一項即便出發點很好的政策,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調整、完善,才能避免虎頭蛇尾、有始無終,更何況,這項制度關乎農村教育的未來,關係到免費師範生的人生走向,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  (原標題:免費師範生政策不能虎頭蛇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y59pyxya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